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修院素描---來自客人

淡水聖本篤隱修院--近距離接觸

淡水聖本篤隱修院--近距離接觸

                                                                                                                王鏡玲

1.

你可能沒有想過安靜與吵鬧對一個空間的質感,就像黑白與彩色的差異那麼大。隱修院和一般的教會團體不同,他們是離群索居的隱士,過著儉樸、低物欲的生活,長年處於冥思默想、從事基本勞動。對目前節奏匆忙、活在擁擠、噪音之中的人而言,這是一處相當另類而遙遠的世界。


根據陳宇心修女的介紹,聖本篤修院是歐洲義大利聖本篤(St. Benedict 480-547)所創立,在西元第五、六世紀之後,成為歐洲隱修生活運動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修道團體,修會分男修會和女修會。傳到台灣淡水的本篤會修院是本篤會女修會。第七世紀後半成立於德國,十九世紀後傳往美國,1930年代再傳到中國,1950年代初期從中國遷移到台灣。淡水的會址設立於民國五十年左右。


2.

《寂靜之聲》(The Music of Silence)的作者David Steindl-Rast說:「寧靜不是逃避,而是自我超越。」「萬物非無言,寂靜中充滿蓄勢待發的奧秘」。如果你帶著逛街或者看熱鬧的心情,如果你心裡又忙、又急、又滿,如果你只眷戀五光十色的影音世界,那你來隱修院可能毫無斬獲,只覺無聊。


出淡水捷運站,走約5分鐘,我們就可以繞到高樓擠壓的街道背後蜿蜒的山坡小徑,慢慢地隨著階梯走進樹林,走進隱修院,那是一處看似平淡無奇的場所,卻讓那些想碰觸到安靜的人,感受到萬物靜觀皆自得。安靜、空曠的宗教隱修場所,往往藉由修道者靜觀自己的慾念與身體、靜觀身邊一草一木、靜觀自己所思所行,體悟到一花一世界、上帝臨在的自得與為世界祈福的共融。


當你進到隱修院,你可能會說這只不過是一座樹林。你當然不知道因為這座樹林,讓蓋在旁間那堆擁擠大樓的建商賺翻了。而你所看見那一片高樓,六、七年前,也是綠草如茵的山坡地。是的,只不過維持一座樹林,但是在號稱開發、拼命濫建、唯利是圖的淡水甚至台灣的地景裡,維持人和大自然最基本而簡單的關係,連「不剝削、不破壞大自然」的念頭都很難維持。想想包括你去野外度假時,觀光業者都想盡辦法幫你套裝消費大自然。


隱修院和其他基督宗教、甚至出世的宗教團體一樣,走禁欲主義路線,對於物質慾望盡量降到最低,對食色之慾作嚴格的限制,把所有的時間,除了每日基本生活必須、環境的清潔與安全維護外,十多位修女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祈禱,包括工作勞動對他們而言也是祈禱的一部份。生活就是祈禱。聖本篤說:在寺院中,每一個鍋、每一個盤都如祭壇上的聖器一樣神聖。」他們的生活對外人而言可能單調,但對於修行者而言,自有每個人的靈性所開出的天地去徜徉。


3.

和很多基督教雄偉巨大的禮拜堂相比,本篤會的聖堂顯得小家碧玉,淡灰色素面洗石子的外貌,一點都不起眼。聖堂裡的風格卻別有一番巧思。光線隨著一天裡不同的時辰、一年裡不同的季節,記錄活生生的歲月行事曆,在微妙似動而不動的空間裡雕刻時光變化、雕刻萬物變化。聖堂中間是祭壇,象徵在華人文化裡「中庸」與「中心」所佔的重要位置。上主的祭壇是每個空間的中心,也是生命的中心。上主既超越又內在的神聖特性,透過空間做為媒介來表達。


紅磚砌成的內牆,中式的桌椅、窗櫺造型與色調,聖壇前有花,有時是修女摘種的,有時從林園裡採來的花朵,純樸美麗。懸空的手工金屬十字架,來自德國本篤會修士們的祝福,簡潔有力,剛柔並濟。當穿灰色系會衣的修女們反覆地以對唱方式,吟唱平穩悠揚的中世紀經文歌為世界祈禱時,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與墨子的「兼愛非攻」,彷彿一起在此守護天下蒼生的過去--現在--未來。


4.
來聖本篤隱修院,你應該不會把自己關在寢室裡講手機、睡大覺、吃零食吧,你不只是人來,你心也來了,而且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新造的人。除了讓自己早睡早起,起個大早,清晨到小聖堂跟著修女們讀經、作彌撒,經歷一下修道者與平信徒靈修上的差別、也經歷一下不同教派之間敬拜上主形式上的異同。當然,別忘了在林中小徑裡散步,那是我每次去聖本篤時最平常卻最感動的時刻了。當你走進樹林小徑、走進竹林時,請放慢你的步伐,把你因為反覆的勞動而麻痺的眼睛、耳朵、皮膚、鼻子的感官接收力轉回到最細膩、專心的那一格,然後讓最常使用的嘴,暫停和別人說話。讓你開始學習一整天、兩天、三天不說話時你和你身邊世界的關係。


當你靜默時,起先你好奇這種新經驗、然後開始煩悶,因為你不知道你自己安靜時可以作什麼?甚至你開始掉入自己原先一堆煩惱裡面,你忘了孤獨、靜默也需要學習。小時候,老師兇巴巴地不斷要求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我們「不要講話!閉嘴!」說話的欲望被壓抑了,但那不是靜默。靜默不是被動地停止說話,而是主動地享受注視自己、注視神在我們身上顯現的內在經驗的長闊高深。亂了頭緒沒關係,深呼吸,把自己拉回來,先回到呼吸,先深呼吸幾次,然後把注意力試著集中在一兩件你身邊的東西,你從前沒正眼瞧過落葉、裂縫、或昆蟲的屍體。


走累了,在錯落有致的石版椅上歇息一下吧,樹林不大,但是你的心可以伸得很遠。聽聽風、看看草地、翠林,有時大冠鳩在空中呼嘯盤旋,有時三、五成群的白鷺鷥林梢嬉玩,天光雲影共徘徊。寂靜中有大智慧,這種智慧不同於你所習慣的台灣目前緊繃的生存競爭的自我中心所逼出來的「智慧」。


5.
如果你希望跟著耶穌走一次「苦路」--一趟朝聖之旅的濃縮,請你記得放慢腳步,盡量一個人靜靜地走,這種走法和一群人閒逛地走過,有非常大的差別。如果你經常參加那種把靈修活動變成熱鬧的團康俱樂部,那認真地走「苦路」對你將是重大挑戰。「走」的信仰意涵應該是「朝拜」,能夠面對孤獨與個人生命中的痛,能看見混亂中的自己,那這趟「避靜」的靈修儀式就算初步完成了。跟著耶穌走「苦路」是一場非常暴力、錐心泣血的信仰考驗,這裡頭包含面對種種人性陰暗面的自我反省、以及學習耶穌如何在苦難裡超越人性的誘惑,完成祂對世界的愛。這種超越正是基督徒可以坦然面對死亡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如果你一直跟著圖示走,最後你將看見耶穌復活的十字架,你也將看見這裡也是聖本篤的修道者們長眠與此的墓園。死亡是台灣文化裡最禁忌的死角,但是因為信仰的光照,隱修者在死亡中看見盼望。隱修院不是一個浪漫的避世桃花源,而是一個讓我們面對死亡與重生的人生戰場。


近距離地接觸聖本篤隱修院,讓我們有機會更近距離地看見自己。不過,如果你心裡還存有教派歧見,將天主教視為異教,那你將失去自從有基督宗教以來就流傳在世上、卻因為長老教會在台灣傳教過程裡忽略的隱修避靜傳統。在差異的文化中尋找上主的面容,是非基督宗教地區的基督徒重要的信仰追尋吧。











開放日



默 觀生活 體 驗 日

日期:10月11日2015年

上 午 9:00-17:00

報 名:26212241陳修女

10月5日截止